您的位置: 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教育思想

“看见”孩子,才是教育的开始!

发布日期:2020-08-07 浏览:4319次 作者:

      一位家长很感慨地说,孩子最想倾诉的人是老师,其次才是家长,孩子认为老师能够懂他,能够看见他的情绪。 

    “看见情绪”,孩子说得多好!

   是啊,“看见即疗愈”,能看见孩子的情绪,才能理解并接纳他们的情绪,才会读懂他们的语言,进而感知他们的心理。

      大人常常把“看见孩子”挂在嘴边,怎样才是真正的看见孩子呢?

第一重看见:看见情绪,看到需求 

      事实告诉我们,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婴幼儿,也会有自己的情绪。 

     英国作家布拉夫曼博士在他的《看见孩子,看见自己》一书中通过24个生动的案例阐述了一个事实: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,那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。如果父母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焦虑,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。

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“懂孩子”,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,都要知道孩子“心里的月亮”在哪里,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。懂孩子所想,知道孩子想要的,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

第二重看见:看见兴趣,看到天赋 

   兴趣是推动一个人认知事物、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,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最活跃的因素。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,就会主动去求知、探索、实践,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。

孩子对事物的深厚兴趣,往往会成为他们在该方面取得成功的先导,所以,家长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。

     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,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、激发孩子无限可能;而家长需要做的,则是尊重孩子的想法,支持孩子的兴趣,及时鼓励孩子、肯定孩子。 

 
第三重看见:看见生命,看到成长

        有人说,教育有三种境界:

      最低级的境界是上紧发条,永远追赶某个目标;
      第二个境界是让孩子理解自己,对呈现的问题不困惑;
      最高的境界是让孩子发现自己,探索自己,勇于尝试,永远有勇气修正自己,也就是“看见生命”的教育。

    当我们看见生命时,我们会悦纳孩子的一切;当我们看见生命时,我们会聆听孩子的内心;当我们看见生命时,我们会跟孩子产生共情;当我们看见生命时,我们会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。

     生命被看见,就会被尊重、被关注、被接纳、被爱护、被支持。

      我们希望看见的,是有自主想法的孩子,是敢于表达的孩子,是活泼灵动的孩子,是成绩优异、人品贵重的孩子……
      而这一切,都需要从“看见”孩子做起!

   孩子不是抽象的,当孩子来到家长面前,当学生走进学校,走到教师面前,我们的首要工作,是能够看见孩子目前的实际状态,只有做好了这一点,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才是可靠的。

     “看见”孩子才是教育真正的出发点!



咨询电话:0558-3601919